半夏为天南星科半夏属草本植物,广泛分布于我国大部分地区。
半夏块茎圆球形,具须根,叶片2-5枚,鞘内、鞘部以上或叶片基部具珠芽。佛焰苞绿色或绿白色,檐部长圆形,绿色。浆果呈卵圆形,黄绿色,熟后红色。
半夏喜半阴半阳、温暖湿润环境,生长适温15-26℃,30℃以上生长缓慢,适合在疏松肥沃、含水量20-30%、ph为6-7的砂壤土种植。
一、半夏的简介
1、半夏是天南星科半夏属多年生草本植物,中国除内蒙古、新疆、青海、西藏未见野生外,其余各省区均有分布。
2、茎:块茎圆球形,直径1~2厘米,具须根。
3、叶:叶2~5枚,有时1枚。叶柄长15~20厘米,基部具鞘,鞘内、鞘部以上或叶片基部(叶柄顶头)有直径3~5毫米的珠芽,珠芽在母株上萌发或落地后萌发;幼苗叶片卵状心形至戟形,为全缘单叶,长2~3厘米,宽2~2.5厘米;老株叶片3全裂,裂片绿色,背淡,长圆状椭圆形或披针形,两头锐尖,中裂片长3~10厘米,宽1~3厘米;侧裂片稍短;全缘或具不明显的浅波状圆齿,侧脉8~10对,细弱,细脉网状,密集,集合脉2圈。
4、花:花序柄长25~30(~35)厘米,长于叶柄。佛焰苞绿色或绿白色,管部狭圆柱形,长1.5~2厘米;檐部长圆形,绿色,有时边缘青紫色,长4~5厘米,宽1.5厘米,钝或锐尖。肉穗花序具有细长柱状附属体,雌雄同株,雌花序长2厘米,部分与佛焰苞贴生,雄花序长5~7毫米,其中间隔3毫米;附属器绿色变青紫色,长6~10厘米,直立,有时“S”形弯曲。
5、果:浆果小,卵圆形,黄绿色,熟时红色,先端渐狭为明显的花柱。花期5~7月,果8月成熟。
6、半夏块茎一般于8~10℃萌动生长,13℃开始出苗。随着温度升高出苗加快,并出现珠芽。15~26℃最适生长,30℃以上生长缓慢,超过35℃而又缺水时开始出现倒苗,秋后低于13℃出现枯叶。
7、半夏夏季宜在半阴半阳中生长,畏强光;在阳光直射或水分不足情况下,易发生倒苗。喜温和、湿润气候,怕干旱,忌高温。一般对土壤要求不严,除盐碱土、砾土、重黏土以及易积水之地不宜种植外,其他土壤基本均可,但以疏松、肥沃、深厚,含水量在20%~30%、pH6~7的砂壤土较为适宜。
二、半夏的种植技术
1、整地施肥
半夏种植选择向阳、土层深厚、前茬为豆科和禾本科作物、富含有机质的沙壤土种植,深耕做畦,亩施腐熟农家细肥或土杂肥1500-2000公斤、过磷酸钙20-25公斤。
2、适时播种
半夏春夏秋季均可播种,以春季2月下旬至3月上旬前播种为好,在畦上按行距20-25厘米开5-7厘米深的沟,将块茎播于沟中,株距2-5厘米,亩用种量60公斤左右。
3、苗期管理
半夏播后用腐熟农家细肥或土杂肥撒盖种子,再浇1500-2000公斤清粪水,后盖土与畦面平。通常20天后,每2天观察1次,出苗率达60%左右时于下午6时后揭去覆盖物。
4、中耕施肥
半夏种植于4月上旬苗出齐后20天左右,每亩施入1:3的人畜粪水1000公斤。随时进行田间查管,发现杂草,应及时拔除,行间用条锄浅锄,深度2.5厘米左右,防止伤根。
5、适时培土
半夏3月上旬前播种的在6月10日前后培土1次,亩用犁底层细泥200公斤左右,撒盖畦面,厚约1.5厘米,盖住球芽和种子稍加镇压,7月15日、9月10日左右各培土1次。
6、溉灌摘蕾
半夏喜湿润,怕干旱,如遇久晴干旱应在下午6时后灌水半小时,若雨水过多应及时排水。除需要种子繁殖以外生长期抽出的花蕾应全部摘去,使养分集中于地下块茎生长。
7、防治病虫害
(1)叶斑病
①危害症状:发病初期叶上出现紫褐色斑点,后期病斑上有许多小黑点,严重时,叶片卷曲枯焦而死。
②防治方法:发病前和初期喷1:1:120波尔多液或60%代森锌500倍液,每7-10天1次,连续2-3次。
(2)腐烂病
①危害症状:高温高湿季节和低洼积水处发生,发病后块茎腐烂,地上部分枯黄倒苗死亡。
②防治方法:雨季及时排水,发病初期用5%石灰乳淋穴,及时防治地下害虫可减轻危害。
(3)病毒病
①危害症状:夏季发生,植株叶卷缩扭曲,形成矮小畸形。
②防治方法:选用无病植株留种,发现病株立刻拔除并集中烧毁,用5%石灰乳灌穴以防蔓延。
(4)红天蛾
①危害症状:主要咬食叶片,严重时可将叶片吃光。
②防治方法:人工捕杀或用40%乐果乳汁1500-2000倍液或90%敌百虫800-1000倍液喷洒,每5-7天1次,连续2-3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