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大棚覆盖地膜时,切忌地膜紧靠在蔬菜茎秆上。
2、覆盖地膜时,切忌将地膜全棚贴地覆盖,一般种植行需用钢丝或竹竿将地膜撑起来,而操作行最好是覆盖作物秸秆。
3、秋茬蔬菜覆盖地膜不宜过早,需根据具体气候条件来确定覆膜时间。
4、大棚覆盖地膜时,除开覆盖操作行以外,种植行同样需要覆盖地膜。
一、大棚地膜覆盖误区
1、地膜紧贴茎基部
(1)地膜覆盖不当,是诱发疫病发生的重要原因,这里提醒菜农朋友注意,地膜覆盖时切记不要紧靠在蔬菜茎秆上。
(2)建议尽可能不要用刀片割地膜,而要用手指去抠地膜,确保口子较大,不会弥合,通常在直径5-8厘米为宜。高温阶段,把地膜两边卷起,避免地温偏高;温度下降时,再把地膜拽开,用嫁接夹将相邻两幅地膜夹起,使得地膜不要接触茎秆。
2、全棚贴地覆盖地膜
(1)非常多菜农在覆盖地膜时,都是直接把地膜全棚贴地覆盖,操作行地膜经过无数次的踩踏后,与地面紧密贴在一起,种植行浇水时也会压迫地膜,严重影响了土壤的透气性,使蔬菜根系呼吸作用受阻,造成根部发育不良。
(2)建议种植行用钢丝或竹竿将地膜撑起来,每隔50厘米一个,从南往北把地膜覆盖在撑秆上,这样可以实现膜下浇水,既提高了土壤透气性,又使得湿气难以往外挥发,降低了棚内湿度;而操作行最好是覆盖作物秸秆,既提升了地温,又调控了棚内湿度,一举多得。
3、秋茬蔬菜地膜覆盖过早
(1)在棚室蔬菜栽培中,覆盖地膜时间的早晚要根据具体的气候条件来确定。如秋茬黄瓜在定植后,外界温度较高,若立刻覆地膜,一方面因地膜增温过高,容易出现闷根。
(2)另一方面覆地膜后,在地表层形成湿润环境,不利于根系下扎生长,可能导致蹲苗失败,难以培育出壮苗壮棵,所以建议在覆盖地膜时要根据具体天气情况,通常在定植15天后再覆盖地膜,有助于幼苗根系下扎,培养壮棵。
4、只在操作行覆盖地膜
(1)有些菜农只覆盖了棚内的操作行,而种植行却没有覆盖地膜。然而,这样的做法不但没有发挥地膜覆盖的优势,反而凸显了劣势,效果非常差。棚室蔬菜生产中,地膜覆盖最重要的作用就是降低棚内湿度,减少病害发生。
(2)而操作行覆盖地膜、种植行不覆盖的做法对降低棚内湿度不利,由于在蔬菜浇水时,绝大多数时候都是浇种植行的,种植行不覆盖地膜对降低空气湿度也就起不到多大作用,也不可起到保温的效果。而在操作行覆盖地膜,弊端也是明显的,使得操作行内土壤透气性大大降低,影响了根系生长发育。
二、覆盖地膜的禁忌
1、忌盲目选膜
(1)膜大体分为工业用膜和农业用膜,在蔬菜生产上一定要选择农业用膜,千万不可选用工业用膜,由于一些工业用膜含有一些有毒物质,对作物有伤害,甚至造成绝产绝收。
(2)农业用膜又分为透明膜、黑色膜、银灰色膜等,要根据季节、作物种类、覆盖目的,选择不同棚膜。
(3)如棚菜以增温保湿为目的的要选择透明膜;以降地温、除草保湿为目的的要选择黑色膜;防蚜虫可用银灰色膜等。
2、忌忽视水分管理
(1)有人认为覆盖地膜有保水作用,而忽略水分管理,其实保水是要有水可保。所以地膜覆盖前,土壤中水分一定要充足,这是确保出苗和苗期正常生长的关键。
(2)相反,如果土壤粘重,水分过多,缺乏氧气,对种子发芽和根系生长不利,这样的地块应先晾墒,湿度适宜时再覆盖地膜,否则易沤根毁苗。
3、忌盲目提前播种
(1)地膜覆盖播种不可过早,由于盖膜地温好、墒情好、出苗快,遇到晚霜易受冻,造成毁苗。
(2)确定播种期一定要考虑3个因素:一是种苗对环境条件的要求;二是本地的终霜期:三是从播种到出苗的天数。
(3)当以上3种条件均适宜时,是终霜期前播种终霜期后出苗,这样才有助于增产增收。
4、忌盲目施肥
(1)一些菜农为了高产,盲目地增加施肥量,特别是播种同时埯施或条施,不仅造成浪费,增加成本,甚至烧苗毁种。
(2)也有的菜农认为盖膜就能增产,农肥用量少,化肥用量也不足,造成后期脱肥,影响产量。
(3)施底肥时不论是有机肥还是化肥一定要全层施肥,而且要深翻20-30cm,并与土壤混合,严防浅施在表土层。用肥量要准确,不可过多过少,施用的有机肥要腐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