研究籼型杂交水稻的意义是解决我国人多粮少的问题,让我国对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居于国际领先地位。
解决人多粮食少的问题: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,大幅度、大面积提高了粮食产量,让人们拥有了更多的食物,使我国人多粮少的问题得到解决。
中国对杂交水稻研究居于国际领先地位:我国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,使水稻遗传育种的理论与实践得到填充,国际专家认为我国在此方面的研究与推广领先世界。
一、研究籼型杂交水稻有什么意义
1、解决人多粮食少的问题
(1)由于籼型杂交水稻的出现,粮食的产量得到了大幅度、大面积的提高,人们可以吃到更多的食物,使人们远离饥饿,有效的解决了我国人多粮食少的问题。
(2)除此之外,籼型杂交水稻的出现也给世界粮食产业带去了1次绿色变革,在改善人类粮食的供应上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。
2、中国对于杂交水稻研究居于国际领先地位
(1)中国籼型杂交水稻的成功,在很大的程度上丰富了水稻遗传育种的理论和实践,也在国际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。
(2)在国际上,有非常多著名的水稻专家认为,中国对于杂交水稻研究和推广居于领先的地位。
二、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研究之路
1、中国科学家袁隆平1964年首先开始进行水稻杂交研究。
2、为了培育不育系,袁隆平在水稻扬花季节,在稻田里寻找到一棵不育株,在短短几年之内先后用了上千个品种,做了3000多个组合,但因为材料亲缘关系太近,因而未能把不育特性保持下来。1970年,袁隆平和他的助手李必湖来到海南岛寻找野生稻。
3、同年10月23日,李必湖在一片沼泽地里,偶然发现了一株梦寐以求的雄花败育的野生稻,简称“野败”。他们把它栽在试验田里,精心培育,又进行人工授粉,终于获得了一些种子,为三系的选育成功打开了第一个缺口。
4、1971年春,中国农业部把杂交水稻列入重大科研项目,“野败”分送南方10省市20多个科研单位进行研究,组织科研攻关。先后使用上千个品种,做了上万个杂交组合,与“野败”进行回交转育。
5、1972年,江西萍乡市农科所颜龙安等育成了第一批水稻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,解决了第二个难题。为了寻找“恢复系”,人们选用了国内外1000多个品种进行测交和筛选,找到了100多个有恢复能力的品种。
6、张先程等人先后在东南亚品种里找到了一批优势强、花药发达、花粉量大、恢复率在90%以上的恢复系。三系终于配套成功,育成了首批具有强大的优势和独具特点的杂交水稻。由于袁隆平对中国杂交水稻的巨大贡献,1981年6月6日,袁隆平等荣获中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。袁隆平被称为“中国杂交水稻之父”。
7、杂交稻的选育成功,是我国一重大科技成果,为我国粮食增产立下了功劳。因此袁隆平被认为是解决中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,由此可见其对中国有伟大的贡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