品种因素:连续好几年同一品种的小麦种植会导致品种特性退化,抗锈病力减弱,从而诱发锈病。
菌源因素:冬孢子、夏孢子在小麦苗中越冬或在小麦田周的杂草上越夏。
栽培管理因素:土壤过于黏重、地势低洼、氮肥施用不当、栽植密度过大等,都会导致草地锈病易发生。
天气:结露、下雨、降雾等情况会导致小麦锈病的发生。
一、小麦锈病的病因
1、品种因素:连续多年种植同一种小麦,导致其品种特性发生退化,其抗锈病的能力减弱,因此引发了锈病。
2、菌源因素:冬孢子、夏孢子在麦苗上(或者在小麦田周围的杂草上)越冬或越夏。
3、栽培管理因素:种植地中的土质较黏重,或者是地势低洼、排水不良;偏施氮肥或氮肥的施用时间过晚;栽植密度过大。导致田间的荫蔽度较大,因此容易发病;植株长得较柔嫩,其成熟期出现延迟现象,因此容易受到病菌的侵染。
4、温度比较适宜,同时多发结露、下雨、降雾等情况。
二、小麦锈病侵染循环
1、病菌(主要以夏孢子和菌丝体)在小麦和禾本科杂草上越夏和越冬,越夏病菌可以使秋苗发病。
2、开春后,越冬病菌(夏孢子)直接侵害小麦,或者靠气流从远方传来病菌,使该地区小麦发病。
3、以后,病菌在病麦上不断繁殖,多次侵害小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