两系感温迟熟组合。
适时播种,培育壮秧:播种期桂南早稻3月15日前,晚稻7月15日前,桂中早稻3月25日前,中稻5月15日前,每亩大田用种量5公斤,每亩秧田播种量10-15公斤,秧龄早稻25-30天、晚稻15-20天。
该品种符合广西稻品种审定标准,通过审定。
一、叶两优桂丝水稻品种基本信息
1、审定编号:桂审稻2024022号。
2、作物名称:水稻。
3、品种名称:叶两优桂丝。
4、申请者:贺州市农业科学院、广西绿田种业有限公司。
5、育种者:贺州市农业科学院、广西绿田种业有限公司。
6、品种来源:黄叶S×田桂丝,不育系黄叶S源自(望两优华占F2/黄叶常规稻),田桂丝源自(马坝油占/桂引901//玉针香)。
7、审定意见:该品种符合广西稻品种审定标准,通过审定。可在桂南稻作区作早、晚稻,桂中、桂北稻作区作一季早稻或中稻,高寒山区作中稻种植。注意稻瘟病、白叶枯病等病虫害的防治。
二、特征特性
1、两系感温迟熟组合。
2、桂南种植,全生育期早稻126.3天,比对照特优7118短0.8天。
3、桂中北及高寒山区中稻种植,全生育期平均134.4天,比对照深两优5814短3.2天。
4、苗期丛生,分蘖力强,繁茂性好,叶色青绿,叶鞘紫色,叶耳无色、柱头紫色,稃尖紫色。
5、株型较紧凑,叶姿中后期上举,稍内卷呈复瓦状。
6、穗型较长,着粒密,谷粒浅黄色,谷粒长9.96mm,长宽比4.4。
7、每亩有效穗数17.8万,株高112.2厘米,穗长23.8厘米,每穗总粒数177.4粒,结实率89.4%,千粒重22.3克。
8、抗性:稻瘟病抗性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3.0、3.8,穗瘟损失率最高级3级。
9、白叶枯病两年分别为5级、3级。
10、抗性评价为中抗稻瘟病,中感白叶枯病。
11、米质主要指标:糙米率80.8%,整精米率50.2%,长宽比3.7,垩白粒率5%,垩白度1.1%,透明度2级,碱消值5.0级,胶稠度78.0毫米,直链淀粉含量15.8%,符合NY/T 593-2021《食用稻品种品质》优质三等食用长粒形籼稻品种品质规定要求。
三、栽培技术要点
1、适时播种,培育壮秧:播种期桂南早稻3月15日前,晚稻 7月15日前,桂中早稻 3月25日前,中稻5月15日前,每亩大田用种量5公斤,每亩秧田播种量10-15公斤,秧龄早稻25-30天、晚稻15-20天。
2、合理密植,适时移栽:每亩插(抛)秧8-0万蔸,秧苗叶龄0-0叶开始抛栽。
3、5 -0叶开始插秧。
4、氮、磷、钾比例为 1:0.5:2。
5、施足基肥,科学水肥管理:亩施猪牛粪草1000公斤,过磷酸钙30公斤作基肥。
6、亩施纯氮15公斤,五氧化二磷 5公斤,氧化钾 15公斤,氮、磷、钾合理搭配施用,施足基肥,早施重施分蘖肥,多施钾肥,因该品种穗大粒多,中后期应创造条件施酌施穗肥。
7、水份管理:浅水移栽,薄水分蘖,够苗露晒田,干干湿湿到成熟。
8、病虫害防治:及时做好稻瘟病、稻曲病、矮缩病、稻飞虱等病虫害的防治。
四、产量表现
1、根据广西“金稻田”水稻联合体试验资料,2022年参加广西桂南稻作区早稻迟熟组区域试验,平均亩产554.11千克,比对照特优7118增产3.97%。
2、2023年续试,平均亩产546.83千克,比对照特优7118增产2.63%。
3、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50.47千克,比对照特优7118增产3.3%。
4、 2023年早稻生产试验,平均亩产523.74千克,比对照特优7118增产2.65%。
5、2023年桂中北及高寒山区中稻生产试验,平均亩产606.71千克,比对照深两优5814增产5.34%。
6、2023年桂南晚稻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96.3kg,比对照特优7118增产2.56%。
7、桂中桂北早稻平均亩产510.4kg,比对照特优7118增产2.86%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