防治马铃薯青枯病的方法,发病初期可喷施农用链霉素

夏玲
夏玲

在马铃薯花期开始每亩喷洒100克多元素混合型硼肥或0.1%-0.2%硼酸、硫酸锰混合液,每10-20天喷一次,共2-3次,可间隔喷1-2次0.5%碳酸氢钠溶液。

栽培马铃薯需选无病种薯,用200倍甲醛液浸泡种薯1.5-2小时,冲洗后播种,对种薯切块时用75%酒精消毒。

发病初期,每亩用农链霉素液喷雾50-60公斤,或用20%土菌狂杀700-800倍液灌根喷雾。

防治马铃薯青枯病的方法,发病初期可喷施农用链霉素

一、防治马铃薯青枯病的方法

1、发病症状

(1)青枯病菌,可以同病株残体一同进入土壤。长期生存形成侵染源。土壤水分对其在土壤中的生存影响极大。在湿度大的冲积土中,可以生存长达2-3年,而在干燥的土壤中,只能生存几天。

(2)青枯病菌,在土壤中并非以休眠状态生存,而是在上述发病植株或某种杂草的根际进行繁殖。

(3)生存在土壤中的青枯病菌,主要是由作业过程中造成的伤口或者是由根瘤线虫、蓝光丽金龟幼虫等根部害虫造成的伤口侵染植株,在茎的导管部位和根部发病。有时也会由无伤口细根侵入植株内发病。

防治马铃薯青枯病的方法,发病初期可喷施农用链霉素

2、防治技术

(1)从花期开始,每次每亩用多元素混合型硼肥100克加水40公斤喷雾,或者用0.1%-0.2%的硼酸、硫酸锰混合液50-60公斤喷雾,隔10-20天一次,共喷2-3次。为防止植株体内酸性物质增加,可在喷施硼、锰微肥的间隔期间喷施1-2次0.5%碳酸氢钠溶液。

(2)栽培马铃薯,应选用无病种薯,用200倍的甲醛液浸泡1.5-2小时,取出用清水冲洗后播种。对种薯切块时,切刀要用75%的酒精浸泡。

防治马铃薯青枯病的方法,发病初期可喷施农用链霉素

(3)在茄科蔬菜种植前或采收后,每亩用20%土菌狂杀可湿性粉剂1000-2000克拌湿润细土撒施,混在表土层内,可有效杀来土壤中的病原菌。

(4)发病初期,每亩用农链霉素液50-60公斤对植株喷雾,隔7-10天一次,共喷2-3次。也可以在发生青枯病时,用20%土菌狂杀可湿性粉剂700-800倍液灌根或喷雾,隔7-10天一次,共施药2-3次。

防治马铃薯青枯病的方法,发病初期可喷施农用链霉素

二、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方法

1、药物防治

(1)预防用药:

在预期发病时,采用38%恶霜菌酯1000倍液喷施或4%嘧啶核苷类素+金贝40ml兑水15公斤,每7-10天1次。

防治马铃薯青枯病的方法,发病初期可喷施农用链霉素

(2)马铃薯晚疫病用药:

①发病初期,及时摘除病叶、病果及严重病枝,然后根据作物该时期并发病害情况,采用恶霜灵嘧菌酯50ml+金贝40ml或霜贝尔50ml+4%嘧啶核苷类素30ml或霜贝尔50ml+20%氟硅唑咪鲜胺30ml,兑水15公斤,5-7天用药1次,连用2-3次。

②发病较重时,中心病株、病叶等,及时采用中西医结合的防治方式,如:霜贝尔50ml+氰·霜唑25g或霜霉威·盐酸盐20g,3天用药1次,连用2-3次,即可有效。

防治马铃薯青枯病的方法,发病初期可喷施农用链霉素

2、物理防治

(1)建议大家选用无病种薯,减少初侵染源、加强栽培管理,适期早播,选土质疏松、排水良好的田块栽植,降低田间湿度,促进植株健壮生长,增强抗病力。

(2)轮作换茬:避免连作,防止与茄科作物连作,或临近种植。应与十字花科蔬菜实行3年以上轮作,防止和马铃薯相邻种植。

防治马铃薯青枯病的方法,发病初期可喷施农用链霉素

(3)合理密植:根据不同品种生育期长短、结果习性,采用不同的密植方法,如:双秆整枝的每亩,栽2000株左右,单秆整枝的每亩栽2500~3500株,合理密植,可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,降低田间湿度,减轻病害的发生。

声明: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,新三农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,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新三农网立场,内容旨在传播知识,若有内容错误或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站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作更正或删除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