爬沙虫昼伏夜出,白天喜躲藏于阴暗处。繁殖期间,成虫于近岸边的卵石缝隙中产卵(呈微白色卵块,共3000枚),孵化后幼虫爬入水中,生活在急流的石下,2-3年后性成熟并迁到水边湿土、苔藓或腐败植物中化蛹,最后羽化为成虫。
爬沙虫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地区,尤其是四川、云南等地区分布较多。
一、爬沙虫的生长习性
1、爬沙虫,狭义定义为 “广翅目巨齿蛉属和部分大型齿蛉属幼虫的俗称”,广义定义为“广翅目齿蛉科昆虫幼虫的俗称”,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各省,尤其是在四川、云南等省份地区较为出名。
2、爬沙虫白天喜欢躲在阴暗的地方,夜间出来活动。在繁殖期间,成虫在靠近岸边的卵石隙缝中产卵,在适宜的湿度和温度条件下卵被孵化成我们通常所称的爬沙虫。雌虫在河边产微白色的卵块,卵数约达3000粒。幼虫孵出后爬到水中,2-3年成熟。成长中的幼虫淡黑色,老熟幼虫有时长达8公分、体色更深,生活在急流的石下,后迁到水边湿土、苔藓或腐败植物中作室化蛹,再羽化为成虫,属完全变态昆虫。
二、爬沙虫的养殖技术
1、建养殖池
(1)养殖池为2米×5米水泥池,池深l米,池底铺河沙和扁形鹅卵石,池底设置一排水管,水深0.5米左右。
(2)在养殖池内一角用河沙和鹅卵石堆填成一斜面。坡度是45度。高度为1米,底面积不可超过池底四分之一。
2、设立遮虫网
(1)遮虫网为2米x5米,高度l米。采用钢管骨架固定在水泥池上面,然后将缝制好的虫网套在上面,通常用拉链缝制进出口。
(2)每个池设一台增氧机,使池水溶氧保持在6毫克/升以上,进行循环水养殖。齿蛉取食和栖息环境在7-9月爬沙虫化蛹羽化时期,需在养殖池内种植一些花草,小型灌木,为齿蛉提供虫放入泡沫箱中。
3、养殖管理
(1)苗种的放养
①茁种运回人池之前,要调整水温、盐度,使菌种入池时温差在2℃以内,盐度差在5%以内。将采集到的各龄期爬沙虫放入到养殖池中,须将低龄期的爬沙虫单独集中饲养,以免被高龄期爬沙虫取食。
②养殖密度爬沙虫与水环境之间关系密切,生存环境要求较高,对水质、温度、湿度、含氧量、食物和光照等要求严格,苗种的放养密度一般为50-100只/平方米。
③为促进虫体的生长,养殖过程中要根据虫体的大小及时筛选分养。水质管理爬沙虫的养殖属于平面养殖,水位无需太高,通常保持40-60厘米水深即可。
④如用小虾和浮游生物等,在人工养殖生产上主要是以河虾,黄粉虫、鱼饵为饵料。
(2)投喂的饵料
①饵料投喂研究表明,自然状态下,爬沙虫从黄昏时分开始自行觅食,夜晚自行觅食能力达到最强,因此每次投饵时,需在每天傍晚在养殖池四周均匀投喂黄粉虫,每天投放的的黄粉虫为爬沙虫总量的10%左右。
②每日饲养,要保证做到定时、定点。净化水质,优化养殖环境,增强对爬沙虫抗病能力。每2-3天定期清除黄粉虫残体及其他易腐烂杂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