盐碱地改良:合理灌溉,多施有机肥,多种绿肥作物,及时中耕,注意地表覆盖。若有条件,可使用土壤改良剂进行改良。
黏重土壤改良:往土壤中掺入细沙,增施有机肥,广种绿肥作物,合理进行耕作(免耕或少耕)。
沙荒地改良:设置防风林网,发掘灌溉水源,地表种植绿肥作物,培土填淤,增施有机肥。
一、土壤的改良方法
1、盐碱地的改良
盐碱地的主要危害是土壤含盐量高和离子毒害。当土壤的含盐量高于土壤含盐量的临界值0.2%,土壤溶液浓度过高,植物根系非常难从中吸收水分和营养物质,引起“生理干旱”和营养缺乏症。另外盐碱地的土壤酸碱度高,通常pH值都在8以上,使土壤中各种营养物质的有效性降低。改良的技术措施有:
(1)适时合理地灌溉,洗盐或以水压盐。
(2)多施有机肥:种植绿肥作物如苜蓿、草木樨、百脉根、田菁、扁蓿豆、偃麦草、黑麦草、燕麦、绿豆等,以改善土壤不良结构,提高土壤中营养物质的有效性。
(3)化学改良:施用土壤改良剂,提高土壤的团粒结构和保水性能。
(4)中耕(切断土表的毛细管),地表覆盖,减少地面过度蒸发,避免盐碱上升。
2、黏重土壤的改良
在我国长江以南的丘陵山区多为红壤土,土质极其黏重,容易板结,有机质含量少,且严重酸性化。改良的技术措施有:
(1)掺沙:又称客土,通常1份黏土+两三份沙。
(2)增施有机肥和广种绿肥作物:提高土壤肥力和调节酸碱度。但尽可能防止施用酸性肥料,可用磷肥和石灰(750-1050kg/hm2)等。适用的绿肥作物有:肥田萝卜、紫云英、金光菊、豇豆、蚕豆、二月兰、大米草、毛叶苕子、油菜等。
(3)合理耕作:实施免耕或少耕,实施生草法等土壤管理。
3、沙荒地的改良
在我国黄河故道和西北地区有大面积的沙荒地,这些地域的土壤构成主要为沙粒,有机质极为缺乏,温、湿度变化大,无保水、保肥能力。改良的技术措施有:
(1)设置防风林网,防风固沙。
(2)发掘灌溉水源,地表种植绿肥作物,加强覆盖。
(3)培土填淤与增施有机肥结合。
二、土壤酸碱度怎么划分
土壤酸碱性共分为7级,分级指标、pH值反映强度如下:
1、4.5酸性极强。
2、4.5-5.5强酸性。
3、5.5-6.5酸性。
4、6.5-7.5中性。
5、7.5-8.5碱性。
6、8.5-9.5强碱性。
7、9.5碱性极强。
8、注意:南方红壤、黄壤等多表现为酸性反应,pH值在5.0-6.5之间,个别的土壤甚至pH值为4。而北方土壤通常为中性或碱性反应,pH值在7.0-8.5之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