及时清理病菇和废料,用漂白粉溶液对菇房、床架和用具进行彻底消毒。
将“疣霉净”与水按照1:1000倍的比例稀释,再拌入培养料中,杀灭其中的病菌。
对培养料做发酵处理,并用甲醛熏蒸覆土材料。
出菇期要保持适温,增加通风量,减少或停止喷水。遇到高温天气时,要开窗降温。
摘除病菇,对料面喷施漂白粉溶液,每隔2天喷一次。
一、金针菇黑头病怎么防治
1、病原介绍
金针菇黑头病又叫细菌性褐斑病,是一种假单孢杆菌,属于裂殖菌门、裂殖菌纲。病菌呈杆状,形成白色菌落,革兰染色呈阴性反应。
2、病害症状
(1)细菌性褐斑病是引起金针菇褐腐的性病害,对生产影响非常大。病菌通常只侵染子实体的表面组织,不深入菌肉。
(2)子实体被侵染初期,菌盖表面出现小的黄色或苍褐色变色区,以后变成暗褐色的凹陷病斑,菌盖上的病斑成圆形或椭圆形或不规则形,颜色加深并毗连成不规则的大型斑块,致使浅色菇变为黄色,深色菇转为酱色。
(3)在潮湿条件下,病斑表面有一薄层菌脓,发出臭味,当斑点干燥后,菌盖开裂,形成不对称的子实体。病菇形态变化不大,也不会引起腐烂。
(4)金针菇菌盖病斑外围色较深,呈深褐色,潮湿时中央灰白色,气候干燥时中央部分凹陷,菌柄上的病斑菱形,褐色,有轮纹,外面一圈色较深。
(5)在发病严重的情况下,病斑连成一片,包含整个菌柄,使菌柄全部变成褐色,不可直立,有黏液,整朵菇变为黑褐色甚至腐烂。该病菌主要危害金针菇、平菇、蘑菇。
3、发生条件
该病害发病的内因是品种的不抗病性,外因是高温、高湿或喷洒不干净的水把带到子实体上,如菌盖表面长时间有水滴或湿度过大极有助于该病害的发生,通风不畅能加剧病害的发展,中温条件适合发病。
4、防治措施
(1)保持菇场清洁卫生,及时把病菇和废料清除干净;菇房、床架、用具等用前要用1:50倍的金星液或2%的漂白粉等彻底消毒,尤其是原发病害较重的菇棚。
(2)拌料时应将疣霉净按1:1000倍比例兑水拌料,不能用高毒、高残留的防污剂之类,以保证生产效果。
(3)金针菇栽培时培养料应彻底灭菌,蘑菇和平菇栽培时培养料应发酵,腐熟均匀,覆土材料用甲醛熏蒸即可。
(4)金针菇出菇期控制出菇室温度在15以下,避开高温、高湿季节出菇,高温时加强通风散热,平菇出菇期温度不要超过18如果气温突然升高,要采取降温措施,如开窗、揭膜、遮阴等,但要注意菇房内温度波动不可过大,避免水汽凝结,产生水膜。
(5)发现病菇要及时摘除,并立刻加大通风量,暂停或减少喷水,迅速降低温度,并用药控制病害程度,如可向料面喷洒5%的石灰水清液,也可喷洒每毫升100-200单位的链霉素液或300单位的土霉素,或500-1000倍的漂白粉液,每2天1次,施药前后菇床停水1天,间隔3-4天再次用药,连续用3次以上,能有效控制病害蔓延。
(6)发病严重时,应先清除病菇,清理料面或覆土后再按上述方式喷药。
二、金针菇出菇期的水分管理技术
1、保湿催蕾
(1)当菌丝发到袋底后,立刻开袋搔菌,耙去老菌皮,盖湿报纸或地膜进行保湿催蕾。
(2)报纸覆盖的,喷水应少许多次(每天3-4次),以保持报纸湿润;地膜盖的,可向地面和空间喷水,保持空气湿度90%左右。
(3)此期每天开窗通风1次,室温控制在10-14℃,经5-7天菇蕾便大量发生。
2、降温湿度
(1)当菇蕾长到1-2厘米,即进入抑制生长时期。此时要减少或停止喷水,降低湿度。
(2)连续3-5天夜间打开门窗,让冷风进入降温散湿,把室温降到8℃以下(以4-5℃),湿度降到75%左右,使子实体受抑,生长整齐粗壮。
3、促进生长
(1)子实体长到3-4厘米,进入伸长期后,每天喷水4-5次。喷水量随菇的长大而增加,掌握空气湿度在90%左右(即子实体基部袋壁附有细水珠为宜),促进子实体迅速生长。
(2)同时适当通风,采取干湿交替来抑制菇盖增加和促菇柄伸长。此阶段喷水量应根据天气而定,晴天多喷,雨天少喷,以防因用水过量而发生根腐病、褐斑病和菇体含水过多而降低品质。
(3)切忌将水喷洒到菇盖上,发现报纸破损要及时更换,报纸上有积水要立刻倒掉,避免菇体接触水滴产生黑斑点,影响商品外观。
4、喷水补湿
(1)菌袋在头潮菇采收后,含水量下降20-30%,二潮菇采后下降30―50%。因此,在、二潮菇采收后,要立刻向搔菌后的菌袋里喷水补湿。
(2)其做法是:连续2-3天,每天2-3次直接朝袋内喷水,每次以菌柱表面湿润为宜,不能使袋内积水。
(3)为提高产量,可在水中加少许的尿素、白糖、磷酸二氢钾等,以补充养分。
5、菌柱浸水
(1)采收三潮菇后,菌柱的含水量已降到50%以下,此时可脱去塑料袋,将菌柱置池水中浸泡,待菌柱吸水恢复到原来开袋时的重量时捞起,稍晾干装入袋中。
(2)也可直接向袋内注水浸泡,待菌柱吸足水后倒净袋内多余的水。补足水分后再将菌袋重新排放在床架上,盖湿报纸照常管理,这样还可采两潮菇。